鞋子要两只两只买,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,最近却被设计师的“巧思”给打破了。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吐槽:某设计师品牌店卖的一款鞋标价为999元,必须两右一左三只一起买。 按双卖鞋是常态,针对残疾人特殊群体卖一只鞋是情怀,这都不稀奇。鞋子必须两右一左三只一起买,还是头一次见。商家表示,多一只不同设计的鞋,可以给鞋子多一个不同的搭配可能。或许商家是好心,有人右脚鞋子磨损量很大,磨坏了一只,还可以用另一只替换,这样就不用再买一双了。但是,谁愿意一只旧鞋与一只新鞋搭配呢;或许商家是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,买三只鞋后,可从两只中选择更合适的一只,把另一只退回来,但至少要把话说到头里;或许商家觉得自己的鞋子设计特别好,消费者非买不可,鞋子必须买三只可以提高销量。为何不卖一双鞋还是999元呢,这样不是更赚吗? 据报道,类似“鞋子必须两右一左三只一起买”这一销售模式的,还有某品牌隐形眼镜试用装。其一盒5片,按照消费者的习惯,隐形眼镜配戴,肯定是要成双成对的。这种单片盒装销售,消费者要想配成对,就必须多买一盒,不然5片一盒的隐形眼镜购买使用后,肯定就会多余出来1片无法使用。 商家的这个迷惑操作真让人无语,说到家,还是套路,不是打明码实价的擦边球,就是以此做软广告。这都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。 日前,南都民调中心发布《“双11”消费需求调查报告(2022)》,《报告》显示,尽管今年“双11”各大平台调整了部分规则玩法,其中价保时间延长、购物车扩容、不用熬夜等变化更具吸引力,但今年有六成受访者打算在“双11”购物,购买比例较2020年、2021年均少了两成左右,是否有购物需求成影响公众购买意愿的首要因素,消费预算多在5000元内。同时,倾向直播购物的受访者较两年前减少近两成。 也就是说,尽管商家试图以“消费放心”提振“消费信心”,但消费者对“双11”消费仍有更高的要求,比如“消费省心”。就目前媒体对“双11”的报道,同一家店铺,同一款衣服,三个账号显示的价格却不同;某品牌的一款手机在同一平台上4天4个价,会员的价格反而是最贵的;有消费者投诉“无效保价”......据说,“因为活动不同,玩法也不同”“客户下单时间不同,有些赶上了免定金活动”。可是,为何不在销售前都说个明明白白呢? 不玩“促销套路”应是“双十一”的底线,优质服务应是“双十一”的冲刺线。少搞点套路捆绑顾客,多下点功夫做好服务,才是赢得回头客的不二法门。商家不妨学学政府的“只跑一次”和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先让消费者“消费省心”。如此,“消费放心”才更有价值。
|